网站首页 > 体育综合> 文章内容

在缺乏体育人才的当下不妨来看看体育考研是不是火了

※发布时间:2019-5-21 0:43:2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缺乏优秀的人才,这是当育产业不争的事实。46号文的春风吹了两年多,也鼓励了一些青年学子报考体育专业的研究生。不过依旧稍显单薄的体育研究生学科设置,或许需要国内各大高校尽快做出改变。

  根据体育大学最新公布的《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其研究生的总体就业率为84.3%。不仅比同年度的本科生就业率92.2%要低,更是比2015年的92.7%下降不少。再往前看,2014年,该校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0.49%,博士就业率为100%。

  与此同时,2016年体育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年薪为7.25万元,与9.36万元的期望年薪略有差距,较2015年的7.57万元也在下降。

  上海体育学院的数据则显示,2016该校签约率基本与上一年持平。值得注意的是,其招收人数最多的体育学研究生的签约率,也从2015年的83.9%下滑到了2016年的68.6%。

  2014年10月20日,46号文面世,明确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超过5万亿元。国际体育人才招聘平台GlobalSports Jobs执行总裁Karl Oliver曾分析认为,由此体育产业将为中国就业市场创造上百万个就业机会。

  “体育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依旧很严峻。”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向懒熊体育直言,“虽然体育就业的市场比较大,但比较复杂,所以在体育产业里就业的毕业生不多,而且大多集中在体育教育领域。”

  即将在南京体育学院本科毕业的林炳宇去年报考了本校的研究生。他明确告诉懒熊体育,之所以会做出考研的这个决定,就是因为受到了46号文的鼓舞。

  林炳宇本科就读的专业为运动人体科学,这项专业其实和运动医疗康复相近,课程也侧重于人体生物学等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国执业医》的,不具备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或专科学历的人员无法参加职业医师的考试,也就无法成为职业医师。所以,以往林炳宇的学长学姐们大多会在毕业后从事健身教练、运动教练等工作,这类职业往往对学历没有很高的要求,他们考研的兴致也不高。

  不过,46号文中提到的大力发展运动医学却让林炳宇看到了一线曙光。他渴望通过研究生阶段的深造,今后成为一名专业的运动康复师。“运动康复师这个职业对专业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所以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能让我在专业技能上得到强化。”

  按照的说法,46号文就好比一剂催化剂,对于一些一向有意向从事体育产业工作的学子来说,之前容易彷徨犹疑的他们就此开始踌躇满志。

  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非体育本科专业毕业的学生选择跨专业、参考体育专业的研究生。去年毕业的张明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本科就读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私企从事商务工作,一年后辞职,并在去年报考了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管理专业。张明告诉懒熊体育,身为足球迷的他一直想在体育行业内发展,卧铺车上的冲动但工作后发现自身还需要充电,因此选择了辞职考研。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与外语学院副教授殷勤告诉懒熊体育,最近几年,不仅仅报考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的考生增多,从生源上来看也在稳步提升,大多考生本身就在社会上具备了相当强的竞争力。

  上海体育学院公布的《上海体育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显示,自46号文公布后,报考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的人数逐年上升,从2014年的1699人到2015年的1890人,2016年更是达到了2931人,增加了1000余人。相对应的,上海体育学院每年的研究生录取人数也在逐年提升,近三年分别为459人、512人以及568人。

  一家知名的体育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告诉懒熊体育,他招聘年轻人时,学历并不是最重要的。“这只是很小的一个加分项。”他更看重的是掩饰不住的热情、学习能力以及认真的态度,这也是许多体育公司看重的年轻人的特质。

  咕噜咕噜CEO聂海亮说,在招收教练时,咕噜咕噜已经打造出了一套成熟的教练培训体系。无论是否是体育教育相关专业毕业的研究生,都需要经过这套体系的培养。反过来说,招收这方面的人才,他不会太过于看重是否是高学历。

  大部分的CEO受访者都认为,在传统的体育行业里,对口专业和高学历对他们吸引力并不大。就他们的经验来看,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尚有待提高。

  “我们很多学生还找不到工作,在岗位不能够很好地发挥。所以说我们培养的学生跟我们的实践不对接,我觉得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在懒熊体育去年举办的“体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的论坛中,上海体育学院经管学院教授黄海燕就如此表示。

  而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谭建湘则称,目前这个阶段,特别需要能够熟悉掌握市场以及体育项目特殊规律的复合型人才。

  表示,从这个角度看,他反倒是很欢迎哪些跨专业报考体育研究生的同学。拥有双专业学历背景的他们,正是当育产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不过,这些学生通常会在相关专业的基本技能上有所欠缺,这又成为他们就业时面临的障碍。即将在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硕士专业毕业的殷姿就告诉懒熊体育,尽管3年研究生的生活让她收获很大,但她也发现,学校对于研究生在专业技能上的训练并不如本科生。“所以研究生毕业后更多会从事学术研究类的工作。”

  这其实是跨专业考体育研究生的通病。殷勤表示,针对一些专业技能比较差的研究生,导师会要求其补充相关方面的知识,甚至包括选修一些本科生的课程。

  在看来,国内体育专业的教育与国外相比,最大的不足在于专业设置上。“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专业的培养更多集中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上。国外的大众体育发展、体育休闲娱乐学科历史比较长,发展也比较强。”他说。

  曾连续14年公布中国大学排名的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在今年年初公布了最新一期的中国内地高校排行榜单。懒熊体育梳理了排名前十的高校的2017年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这些非体育特色的高等学府中,除中国人民大学外的9所高校,均设立了与体育相关的硕士生专业,但基本都以传统的体育教育、体育社科研究等领域为主,除了大学今年招收的体育管理专业之外,少有与体育跨界属性专业的存在。

  而在教育产业全球领先的英国,情况就很不一样。在最新一期英国《卫报》排名中位居第4的拉夫堡大学,与体育相关的专业类别十分丰富,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其他诸如大学大学以及利物浦大学等知名英国高校,也都设立了与体育休闲产业密切相关的体育管理、体育商务等专业。而在的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知名高校,体育管理等相关专业也是他们的强项。

  去年6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推出亚洲首个“体育休闲产业管理课程”,首期课程吸引了包括体育赛事、营销、装备等各领域的40余名管理者参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当时表示,目前国内的体育高阶人才的培养模式过于传统,难以适应新型运营模式,这在体育产业的跨界属性上展现的非常明显。

  在上述的懒熊体育论坛上,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副秘书长罗杰也坦承,当下中国体育产业已经在倒逼学校必须要做出调整。“如何跟体育项目结合,我觉得都有相关的培养方向。”罗杰说。

  在46号文中,对此也明确指出:“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体育产业专业,重点培养体育经营管理、创意设计、科研、中介等专业人才。”

  大学今年首次开设了体育管理硕士专业。由此可见,孕育了两年之后,国内顶尖大学开始对体育产业高阶人才的多方位培养,这或许会成为其他学校专业设置的风向标。

  体育大学体育教育本科毕业的曹绪尧,就在今年报考了大学的体育管理硕士专业。他说他很幸运,在无意中得知了今年新设了这个专业,就毅然决定报考。他将手机关机,在家足不出户地复习了50天,没有与任何朋友联系。

  2月16日,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公布,曹绪尧将自己的成绩单晒到了朋友圈,并配文:“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不后悔为之努力过,人生处处是考场,没有失败,只是暂时停止成功。”

   文章来源于850游戏博贝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