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市庆云县的崔口镇是一个不起眼的鲁北小镇,出人意料的是,在喝口水都苦咸的盐碱地里长不出庄稼,却“长”出了体育器材、“长”出了工厂,更一度催生出近30家体育器械、健身器材生产企业,目前正在申报成为山东首家体育产业。
17日,经济导报记者来到崔口镇,在镇子的最西边就是一条分隔了和山东的小河。几十年来地域上的划分让崔口人带三点水的男孩名字归属于山东,但他们的口音、饮食仍偏于,做生意的方式还是保持着燕赵文化的果敢。
进入崔口镇,首家体育产业的立牌首先映入眼帘,2013年9月体育局副局长高金业来崔口镇揭牌,拉开了崔口镇工业化进程的新一幕。从沿边小镇到体育产业,崔口的探索给我们带来哪些?
“我的成长与崔口镇体育产业从兴起到兴盛的每一步,都是一样的轨迹,”山东京奥体育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仁海说,“上世纪90年代初的崔口镇,做体育器材的都是家庭作坊式的,慢慢就变成了‘前店后厂’的模式,并开始逐步为一些大企业代加工、接一些小的订单;到后来,一些从事过体育器材营销的销售员回到村里,将生产作坊改成体育器材厂,经过原始积累,又从厂子变为公司,到近两年就涌现出了这么多大企业、集团。”
在刘仁海眼中,崔口镇做体育产业,不属于“一夜暴富”,是真正凭借辛苦和商业智慧一点点发展起来的。
导报记者了解到,崔口镇的很多营销人员,上世纪90年代都在国营体育厂或者附近的泰山体育做过业务,建立了自己的客户群体,逐步有了经营资本后,纷纷回到崔口镇开办自己的企业。
“我们原来是单打独斗,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目前企业形成规模,年产值上亿,原来的老办法、老思想已经赶不上时代的发展,所以就要依靠团队和人才。”山东鲁庆体育集团董事长刘振岗对导报记者表示。
“京奥”和“鲁庆”是崔口镇最为知名的两个体育器材制造龙头企业,年销售额双双过亿。2008年奥运会的主场馆鸟巢中,就有京奥体育集团贴牌生产的体育器材,主要是摔跤垫子和鞍马座。
“去年12月我们的订单达到2000万元,保守预计2014年企业年产值将达到2.4亿。”谈到目前京奥的发展,刘仁海颇为淡定。
在崔口镇,销售收入千万级以上的体育器材公司有10家,百万级的十几家,体育器材加工逐步演变为体育器材生产集群。
面对崔口镇下一步的发展,刘振岗显然先一步嗅到了产业链两端的商机:“体育器材主要的材料是钢材,以往都是进货,去年我们注册了‘钢强’钢铁生产厂,不仅原料的源头问题解决了,也为全镇提供了货源和加工的便利。”当前,鲁庆又在厂区周围进一步开发了三厂和建设工业园区,今后将具备从源头到最终物流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谈起崔口镇真正能够做大做强体育产业的“人和”因素,崔口镇党委副吴炳治思考了一下表示,有营销能力和经商头脑是整个崔口镇体育器材从业人员的总体特征。
据了解,崔口镇总人口有1.5万人,从事体育器材营销的业务员就有3000 多人,分部在全国各地,既有代理,也有单纯跑营销业务的。他们的订单主要来自于学校和健身场所的建设工程,崔口镇生产的产品也随之运输到了全国各地。
“我也是通过朋友介绍知道了崔口镇生产体育器材,经过接触,已经和当地的多家体育器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他们的产品耐用,做生意的氛围好,又有当地支持,我就从南方转战北方了。”远此前一直与福建、广东的多家体育器材公司合作,在与崔口镇合作了几次后,目前已经主力做崔口镇出产的体育器材了。
吴炳治介绍,得益于崔口镇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附近多个村镇的劳动力都被吸纳过来。虽然交通还不常便利,在体育产业圈子里的知名度也无法与福建晋江比拟,但崔口镇的体育产业水平已经走过贴牌生产、代加工的初级阶段,逐步形成了自主品牌,目前处于初级水平的中高端阶段。
崔口镇的自然条件并不占太多优势,而产业发展迅速,对人才和专业人员的需求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为此,刘振岗在新建起的办公楼里专门设立了一个可以供百人培训的会议室。
“体育产业不同于其他一些制造业,尤其是在竞技体育领域,核心技术产品的开发是产业向高端转型的关键。目前崔口镇的体育器材还是作为基础设施运用于全民健身、群众体育等。未来需要更多的政策和配套,将科研人才、体育人才、产业人才引到崔口镇,这需要和企业一起提供一个具备大视野的发展平台。”刘振岗说。
“我们目前正在积极争取申请山东首家体育产业,对于生产企业来讲,土地、建设、政策等各方面的优惠扶持 ,是我们给予他们最大的平台。”在崔口镇党委王建岐眼中,盐碱地已变成体育产业集聚的洼地,未来5年崔口镇还将有更大的发展。
“体育产业是生态、健康、环保、利民的产业,也是未来30到50年发展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搭建好平台的目的就是期待更多的企业和人才来到崔口。”王建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