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图 详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6年4月8日(星期五)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介绍《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有关情况,请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实录,敬请关注!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本周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部署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国家质检总局党组、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先生,商务部部长助理王炳南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先请田世宏先生介绍情况。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标准化和质量工作的关心和支持。2016年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并将于近日全文向社会印发。下面,我就《规划》有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装备制造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基础性产业,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石。标准是装备制造业质量技术基础的核心要素,是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标准引领,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是结构性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供给、扩大需求,促进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习总指出,要推动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提高产品和服务标准是关键。要标准引领,加快完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标准的先进性、有效性和适用性。要打一场制造业“攻坚战”,用先进标准倒逼“中国制造”升级。要提振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支撑制造业提质增效,提升国际竞争力。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要求,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委、国防科工局等相关部委组织编制了本《规划》。目的是指导各部门、各地方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时,更有针对性、更有重点地开展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作。
《规划》的目标定位主要是从标准化和质量提升的角度来部署和推进《中国制造2025》,考虑制造业跨行业、跨地域、技术性强的特征,根据标准化和质量工作专项规划的特点,我们以五年为周期,提出两个阶段的目标。到2020年,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加快接轨,重点领域国际标准率力争达到90%以上,重点装备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系统配套、服务产业跨界融合的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基本健全,装备制造业标准和质量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质量强国、制造强国转变。
《规划》的主要内容一是提升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的创新能力,强化标准化与科技创新融合、推进军用标准和民用标准的兼容发展、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提升企业标准化和质量创新能力,充分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活力。二是实施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三大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重点是加强标准试验验证和数据积累,提升产品标准的可靠性和寿命指标,解决高端配套标准缺失问题。加快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发挥跨界融合标准体系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完善绿色制造标准体系,推进节能减排标准化,推动绿色制造标准实施及效果评估。加强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关键技术标准研制。三是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机械装备、新材料、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提出标准化和质量提升的要求,从而推动实现标准化突破,提升质量竞争力。四是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标准国际化,开展制造业领域标准比对分析、外文版翻译、标准互认,推动中国装备、技术、产品、服务走出去,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
《规划》的组织实施主要从法规建设、管理创新、经费投入、人才培养、标准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提出要进一步提升标准化服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能力,要针对企业管理者和工人进行标准化和质量技能培训,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
各位记者朋友,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工作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希望大家多关心、多支持、多宣传,多提宝贵的意见和,我们共同推进《规划》顺利实施。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我就“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相关情况与大家交流。
、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在流通领域的应用。4月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第128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促进降成本扩内需增就业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是推动流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新经济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降本增效,拉动消费和就业。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要突破“硬瓶颈”、“软制约”,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主要包括七项工作任务:
一是加快流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开展全渠道经营,发展体验消费;着力提高百货等零售业态的供应链管控能力,增强老字号等传统品牌影响力;推动商品交易市场利用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拓展服务功能。
二是推进流通创新发展。鼓励发展分享经济新模式,拓展消费新空间、扩大社会灵活就业;支持发展协同经济新模式,提升产业社会化协作水平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力发展流通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软硬件一体化支撑服务。
三是加强智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流通基础设施信息化力度,推动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补齐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短板。
四是鼓励拓展智能消费新领域。鼓励构建线上线下互动的体验式智慧商圈,提高商圈内资源整合能力和消费集聚水平;加快实施特色商业街区示范建设工程,振兴城镇商业;拓展智能消费,提高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与水平。
五是大力发展绿色流通和消费。推广绿色商品,开展绿色商场示范活动,推动“互联网+回收”模式创新,开展“绿色产品进商场、绿色消费进社区、绿色回收进校园”主题宣传活动。
六是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网络销售,畅通农产品流通,切实解决农产品网上销售的相关问题;鼓励电子商务企业拓展农村消费市场,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整合农村物流资源。
七是积极促进电子商务进社区。大力发展社区电子商务,提高社区商业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水平;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务消费功能,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整合零散的社区服务资源,统筹建设和生活服务网点。
为了保障七项任务顺利执行,“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中还推出五项保障措施,包括创新服务制度保障、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增强流通领域公共服务支撑能力、健全流通法规标准体系、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等。
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指导各地方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抓好工作落实。我也利用这个机会,感谢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商务部工作的支持,我也愿意借此机会就“互联网+流通”的相关工作回答记者的提问。
有两个问题,第一请问田主任,您刚才介绍的时候,本次出台提升的规划对接《中国制造2025》,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如何对接。第二个问题提给王部助,日前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实施“互联网+流通”的行动,提出突破信息基础设施和冷链运输滞后的瓶颈,提出了降低实体店铺的租金,商务部将采取哪些措施将这些要求的落实?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大家都知道,本周三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审议《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的时候特别强调,要对接《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大家对《中国制造2025》都很熟悉。《中国制造2025》是引领制造业强国建设的一个行动指南,可以说是实现我们制造强国梦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主要是对整个制造业产业的发展进行总体部署和提出目标任务。要实现或者有效地实施《中国制造2025》所设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就需要从相关一些领域来做好专项工作规划,相互支撑。
《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实际上就是紧贴《中国制造2025》相关要求来制定的有关装备制造业在标准化和质量工作方面怎么进行提升的专项规划。这个规划在制定过程中也是按照《中国制造2025》所提出的战略目标、重大工程、重点任务要求,就标准化和质量工作提出相应的工作思,还有原则、目标、措施任务等内容。
具体来说,一是在发展目标上进行对接。《中国制造2025》在发展目标上提出力争要用十年的时间,中国迈入制造强国的行列。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在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的提升上,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以及以五年作为周期划分为两个阶段来设定目标,也就是从两个维度、两个阶段来做目标上的对接。从定性上来看,《规划》提出到2020年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加快,同时重点装备质量水平要达到或者接近国际的先进水平。到2025,我们提出系统配套、服务产业跨界融合的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要基本健全。制造业的协同配套、产业跨界融合要求很高,产业链也很长,所以在标准体系的完善上,我们要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标准体系,这样才能够有力地支撑《中国制造2025》所提出来的目标的实现。这是从定性上的两个阶段。再从定量来看,力争2020年要使重点领域国际标准的率从目前的70%多达到90%,这就是定量的目标,国际标准率要大幅提升,从而提升装备制造业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是在重大工程上进行对接。《中国制造2025》里提出了几个重大工程的设计,我们这个规划按照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工程提出了具体对接措施。比如说:工业基础标准和质量提升的对接上,要加快“四基”领域标准的制定,“四基”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里面所提出的“四基”,一些急需的标准要抓紧制定,同时要加强工业基础标准的一些研究、试验、验证,推进“四基”领域综合标准化工作。针对智能制造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就是要创新智能制造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加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设。这方面还要注重国际的交流合作,同时还要推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的试点和质量技术的。围绕绿色制造标准化和质量提升方面,要完善绿色制造的标准体系,推进节能减排标准化,推动绿色制造标准实施和效果评估。
三是在工作重点领域上的对接。《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十大领域,《规划》针对十大领域都做了安排。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规划里提出加快完善集成电标准体系,加强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关键技术标准的研究。在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领域,主要围绕产业上下游,开展高档数控机床和关键功能部件的标准研制,加快制定机器人标准化规划。航空航天装备的领域,要开展航空装备领域的智能制造标准与国际对接工作,要建成满足航际合作需要的中国航天标准体系。航天标准,大家也都很关注,航天标准体系建设来说,中国还是比较先进的,我们也在跟国际上逐步接轨。在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领域,要加快一些核心关键技术标准制定。针对轨道交通这方面,我们提出要进一步完善铁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城市的轨道交通安全设备和安全防范系统标准体系。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领域,提出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对应电力装备领域,加强高温气冷堆等核电技术标准体系研究。《中国制造2025》里涉及到农业机械装备领域,我们也提出来及时在标准中反映新农艺的要求,要促进农业机械装备的推广应用。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领域是新材料领域,要推进新材料领域标准体系规划,推进军民之间的标准化协作。针对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规划》中提出,要提高新兴、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等等。总体来说,这两个规划一个是总体规划,一个是专项规划,专项规划跟总体规划的对接主要从目标对接、重大工程对接,还有重点领域的对接,完成好装备制造业在标准化和质量提升方面的工作,谢谢!
刚才记者同志提出的问题,在这次常务会议中,李克强总理专门强调,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中要重点突破信息基础设施和冷链运输滞后等“硬瓶颈”问题。可以说,在我们国家,物流和信息基础设施是发展 “互联网+流通”的基本保障。我国在这两个方面的建设上,基础还比较差,起步比较晚。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文件。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年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各部门也积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商务部先后开展了城市共同配送试点,还有农产品冷链流通建设等工作。发改委等有关部门也开展了国家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工信部也实施了“宽带中国”战略。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物流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有比较大的改观。但是从目前来看,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冷链运输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硬瓶颈。下一步,我们在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中加大力度,发展物联网,打造智慧物流体系,重点解决两个硬瓶颈,主要想采取四方面措施:
第一是继续加大农村宽带建设投入,加快提速降费的进程,继续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解决快递营运车辆规范通行和末端配送等难题。
第二是支持流通企业,建设农产品流通全程冷链系统,重点加强全国重点农业产区的冷库建设。今年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国家标准委还要深入开展农产品冷链标准化示范工作。
第三是推动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提高冷链设施的利用率,科学发展多层次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建设商务公共服务云平台,提供公共服务。
第四是开展无车承运人试点,允许没有运输车辆的法人从事运输业务,利用互联网平台整合分散的仓储、车辆等物流资源,减少空驶率,提高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社会化水平,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记者同志还问到,在“互联网+流通”过程中如何引导降低实体店铺的租金问题,这个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
在内贸流通领域,店铺租金占实体店经营成本约30%,近年来实体店铺租金逐年上涨,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约为销售额平均增速的2倍,对实体店的经营造成了很大压力。店铺租金上涨的原因很多了,对这方面可以说国务院还是高度重视的,对涉及到民生方面的商业设施供给方面,近年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比如2012年39号文件,《关于深化流通体制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中专门明确,在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面积比例不能低于10%。下一步,我们要严格推动文件的落实,严格执行文件,并且优先保障涉农的具有公益性的农贸市场、社区菜市场,以及家政、养老、再生资源回收等涉及民生的商业设施。同时为了保障居民的基本民生需要,商务部这些年还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各地积极借鉴成熟经验,加强公益性市场的建设,采取先建后租、先买后租等多种有利措施,积极引导降低实体店铺租金。谢谢大家!
请问田主任,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上提到,要把精力从设置门槛更多转移到提供服务上,规划将如何引导企业采用先进标准,从而推动整个制造业的升级发展?
谢谢记者的提问,我们按照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共享”五大新发展的要求,在规划编制中重点研究和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说有几个考虑:
一是要进一步创新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的模式。进一步加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能力建设,做好质量技术基础的综合示范和国际互认等工作,为装备制造企业科技创新产业化提供技术服务。推行装备制造企业标准主要技术指标“领跑者”制度试点。鼓励开展具有群众性和首创性的发明创造、革新设计等质量创新活动。同时鼓励标准化专业机构为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标准化信息咨询、试验验证、数据挖掘、知识培训等专业化服务,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技术解决方案。这样更好地推动国际上的四个方面的质量技术基础能力提升,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产业的进步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
二是进一步深化标准化。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上特别强调强制性标准要严格管住,其他方面要让市场发挥作用。我们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在推进标准化上,把过去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进行整合精简,统一整合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一级。强制性标准严格按照国务院去年发布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方案》里所确定的强标范围,主要限定在人身安全、、生态安全、生命健康安全等等,这几个方面来制定强制标准,其他的都放开作为推荐性标准来适应市场需要。同时要注重推荐性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要提速,要加快,要缩短标准制修订周期。严格限定强制性标准范围以后,大量靠推荐性标准适应市场需求,引导产业发展。
三是大力推进企业标准管理制度的。首先,是逐步取消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按照现行的标准化法,企业的产品标准需要报相关部门备案,这样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也了企业标准对市场的快速反映,对企业的创新发展有约束,所以我们要逐步把这项企业标准备案制度取消。第二,要建立一项有利于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制度,也就是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的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我们取消企业产品备案,让企业根据需要公开他在生产制造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有关产品、服务的性能标准,当然企业内控标准不需要公开。这完全是自愿公开,我们这也是按照总理要求从“门槛设置”变为了“提供服务”。目前这个制度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开始了试点工作,同时13个行业领域比如建材、家用电器、旅游、电梯维保服务等等也在做试点。第三,支撑它的还有一项工作措施,就是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有的同志会问,企业标准的公开声明在哪儿公开,在哪儿声明,我们在国家和省两级搭建了这样一个信息公台,每一个企业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来公示,公开声明所执行的产品标准和服务标准。这个平台在2015年1月开始试运行,到今年4月7日为止,我们统计已经有25000多家企业已经进行标准公开声明,公开的标准量达到8万多项,而且已经涵盖了包括服装、家电、家具、建筑材料、农机农药等13万多种产品,平台访问量突破1300多万次。第四,还有一项措施,鼓励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开展企业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的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企业提供标准化和质量方面的技术咨询,同时给他们有针对性的提供一些标准化技术解决方案,为企业在创新、参与市场竞争和招投标工作做好技术支撑。
从这些制度的实施试点情况来看,特别是企业标准声明公开制度实施以后,我们统计了一下,过去企业如果按照备案制度去搞一个企业执行的产品标准,备案的时间较长,全国平均下来一项企业产品备案大概需要15天左右的时间,现在在平台上进行声明公开,企业基本上需要20分钟就可以完成了,而且现在我们的公共服务平台7×24小时,一周7天,每天24小时,随时可以登录上网公开企业执行的产品和服务标准。这样既打破了门槛设置,又提供了技术服务,给企业带来了便利,企业也很欢迎。制度实施以后广大消费者也很欢迎,因为消费者可以登录平台来了解每个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以及所执行的标准,这样标准的先进性、技术的合和产品的适用性怎么样,消费者一上网就可以了解,消费者能够明明白白的消费,享受消费的知情权。
我们也了解到,制度实施以后对中小微企业来说,确实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一方面他们通过信息咨询,能够找准他们企业的产品在这个行业里的技术定位是什么;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企业将创新及时制定为企业标准,增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四是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团体标准是一个跟国际接轨的标准形式,我们的现行《标准化法》里的国家标准体系中,只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新的措施里增加了一类团体标准,主要是发挥行业协会、学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他们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中,能够更进一步市场活力。凡是有法人资格、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社会团体,能够根据市场和创新的需要来组织制定团体标准。我们鼓励制定团体标准以后,就能够更好地使社会团体的技术力量参与到标准体系建设中。这是对团体标准的鼓励。同时我们不断完善团体标准的相关制度措施,特别是社会组织怎么制定团体标准,我们不设行政许可,也不搞审批,我们通过一些引导性措施,鼓励第三方对团体标准制定行为和技术水平进行评估,部门也会对团体标准强化事中事后的监督和评价,逐步出台一些引导社会组织制定团体标准的良好行为规范,引导和规范好团体标准化工作。
五是加强人才培养。开展对装备制造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标准化宣传和培训工作,提升其标准化和质量意识水平。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标准化和质量技术工人,培育其精益求精的工匠。探索建立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加快高层次标准化和质量人才的培养。
这样,通过《规划》中这些在鼓励创新、强化服务、培养人才等方面的措施,我们相信和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可以来促进企业来更多的采用先进标准,适应市场需求,推动整个制造业的升级发展。谢谢!
能够看出来田主任如数家珍的介绍,体现出我们国家千方百计鼓励创新,希望企业们采用一些更先进的标准。
问题想提给王部助,您刚才也谈到了,要深入推进农村电商的发展,现在在一、二线城市饱和的情况下,不少电商企业也把目光瞄准了农村市场,现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如何,下一步商务部将如何重点推进?
这也是个热点问题,“互联网+流通”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这也是我们提升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解决三农问题和扶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2014—2016年中央1号文件中,今年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提出,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这项任务。国务院在2015年中专门下发了一个文件,《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是78号文件,对这项工作做了全面部署。
从2014年开始商务部和财政部共同开展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像农业部、团中央等一些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支持政策。许多地方也将农村电商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结合本地的一些资源特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创造良好的发展。在积极推动下,社会资本也积极介入,像供销总社、邮政局、万村千乡等传统的商贸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进行线上线下融合,共同推动农村电商升级发展,像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大企业也纷纷下沉营销渠道,布局农村电商。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共有涉农网站3万多家,其中电子商务网站3000多家,2015年农村地区网购交易额达到3530亿元,同比增长了96%。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也达到了1505亿元,发展农村网民达到了5659万人,新增网店达到118万家,在全国1000个县里,已经建成了25万个电商村级服务点,这组数据可以说明农村电商发展态势非常好。同时,我们看到农村电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特别是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网速还比较低。二是农村电商人才缺乏,特别是缺少既懂种植,也会经商,又了解电商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农产品的品牌化、标准化不行,竞争力不强。四是农村市场秩序不够规范。
下一步我们要重点从三个方面推动农村电商工作,一是补短板,破解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2016年财政部和商务部将继续深入推动农村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工作,下大力气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推动地方整合乡镇一级各种资源,畅通物流的渠道。
二是重上行,增强农村电商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更加注重推动农产品由农村到城市的上行渠道。使线下的产业发展和线上电商有机融合发展,拓宽农产品进城的各种门,带动农产品的品牌化、标准化,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促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鼓励各地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更加注重农村电商人才培训,抓,带队伍,加强资源统筹共享。
*遵守中华人民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络,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中国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中国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您在中国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p>